其他
论文·科学技艺|后疫情时代城市社区花园发展对策
引言
01/ 社区花园含义
社区花园的概念起源于欧美,是城市绿地的组成形式,社区花园的经济和生态以及社会效益引得许多亚洲国家纷纷效仿。目前,国内学术界对社区花园的看法并不统一,也没有给出官方的定义,例如,刘悦来在上海市所实践的社区花园是社区民众以共建共享的方式进行园艺活动,其特点是在不改变现有城市绿地属性的前提下,提升社区公众的参与性,进而促进社区营造。社区花园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间的定义有着很大的差异。
但无论如何定义社区花园,其目的都是达到人与自然、人工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间的和谐。
本文所提出的社区花园是由社区、居民、物业在城市市区共同营造的小型花园。其主要服务人群是社区居民,其规模相对较小,具有位置选择灵活,公众参与度高、居民自治等特点。
社区花园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生态、环境、经济以及社会效益。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已由“增量开发”向“存量更新”转变,居民也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社区花园作为距其生活环境最近的绿地类型,利用社区之间或社区内部的边缘地带和剩余绿地空间改造居住区环境,促进邻里交往,提升社区活力,激发灰色空间活力,很好地满足了居民的现实需求。
社区花园不仅能够改善居住环境,还发挥着邻里关系衔接、舒缓情绪、疗愈身心、自然教育普及等其他功能效益。此外,社区花园的营造应适应时代发展背景,根据社区居民需要去营造其真正需要的花园景观。
02 / 社区花园现状问题分析
新建社区的绿地建设水平较高,老旧社区由于施工建造年代较为久远,许多方面无法达到现有国家规范的要求。首先,老旧社区内人均绿地面积较低,疫情时期,居民出行受限,日常生活中用以弥补本社区内绿地空间不足的居住区周围的公园广场等无法使用,原本分散于社区附近公园、广场的居民全部汇聚在社区之内,社区内原本就散布于社区边缘、角落的小面积零散绿地无法承载现有居民的使用需求。其次,绿地空间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活动需求。再次,绿地空间与社区其他空间规划不合理,流线的交叉及功能的混杂增加了社区居民感染病毒的风险。绿地空间人员的大量聚集不利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最后,目前社区花园的景观以能满足居民基本活动需求为主,并不能侧重缓解疫情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及心理层面的负面情绪。
在疫情大背景下,政府资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无法将大量资金投入社区花园营造中。大多数企业受疫情冲击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生存艰难,企业出资赞助支持社区建设的力度也大不如前。单纯依靠少数居民的自发行为无法达到长期建设的目的。缺少资金支持,使社区花园的营建与发展陷入困境。
首先,受疫情影响,人员的跨省市流动受限,一些其他地域的企业、设计院等无法到达现场指导社区花园建造工作的开展,因此为方便相关工作开展,只能选择本市或更小范围内的设计施工单位,无法获取更高水平的设计理念或技术培训等的支持。其次,由于严格的防疫措施,外来人员进入社区需通过严格、复杂的审批程序,施工效率降低,一些外地务工人员进入社区施工过程受限,且交通食宿等安排较为不便。最后,疫情期间物流运输等的限制使建设材料的选择大大受限,跨地区货物运输存在风险且较为不便。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邻里关系淡漠,凝聚力下降,社区居住环境不断衰退。在以往的社区营造过程中,居民作为社区环境的使用者,对于社区公共空间如何设计、利用的话语权不足,居民无法或无意愿以更加深入的角色参与社区营造全过程。社区营造更多停留在社区管理者与设计者进行交流、沟通的层面,而社区管理者与真实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的关注点与发力点不同,对居民的真实需求有解读不充分甚至是误读的可能。虽然当前一些设计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开放了公众参与的环节,但由于程序、时间及专业性等方面的原因,公众并未真正感觉到设计与他们日常的关联性,从而公众参与多流于形式。社区营造过程中,设计者、使用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亲疏关系处理失衡。
目前,社区花园存在建设完成后缺乏后期运营养护的问题。社区管理者对其主要负责,但由于缺乏专业技术指导,社区景观的养护效果较差,且社区居民在此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体验感较差。在一定程度上,个人与社区之间紧密联结的纽带被破坏。目前,社区花园仅仅停留在建设层面,存在“设计—营建—运营—维护”完整体系中某些过程缺失的情况。
03 / 社区花园发展应对策略
老旧社区通常人均绿化面积远远达不到标准要求,居民绿地活动空间的不足,要求设计者在社区花园中要设法增加绿化面积及形式来进行景观优化。由于内部空间有限,减少其他空间来增设绿地面积会造成社区功能的紊乱与失衡,因此要利用好社区边角等小空间及垂直界面和顶面空间,多维度发展。在垂直方向上运用廊架小品,多选用藤本植物攀附其上来增加绿化率和绿化覆盖率,社区景观是重要的公共性领域,而纵向“垂直花园”式立体景观将是继“摩天大楼”后,另一个空间景观环境发展的趋势;在水平方向上可通过种植地被植物减少地表裸露面积来增加绿地率,使居民尽可能多地享用绿色空间,从而达到后疫情时代居民在社区绿地中放松身心、提高公众健康的目的。
在绿地营建的形式方面,可以选择多种形式提升居民参与度,在提升绿地质量、提高居民参与度的同时,促进社区邻里交往与活力社区的打造。“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使得居民与绿地间的关系疏远,现有的部分绿地形式仅能带来视觉上的美感,缺乏对于使用者其他感官的调动,因此结合后疫情时代背景及公共健康等相关议题,在绿地景观营建时,应运用五感设计法,从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入手,为社区居民亲近自然、亲近邻里带来多方面体验。如在嗅觉方面,可以利用植物材料散发的杀菌物质及特殊气味,例如 :紫丁香、栀子等花香怡人的植物可以令使用者放松身心 ;银杏、白玉兰、山桃等挥发水杨酸类物质的植物,可以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的日常保健作用。在触觉方面,可以运用不同的植物、铺装材料,通过不同的质感,唤起使用者不同的情感共鸣。在听觉方面,可以营造舒缓、放松的住区环境,利用乔木—灌木组团等做到对噪声的阻隔。在味觉方面,可以将绿地中的一些植物果实进行管理,收获季节分发给社区居民。同时,为增强景观设施的互动参与性及空间使用灵活性,可设置能自由移动、灵活组装的模块化设施,根据人数、需求等个性化组配。
资金筹措方面,应借助多方力量,共同促成。首先,在设计团队方面可以寻求高校专业学生团队的帮助,后期为学生志愿者颁发证书。其次,在材料方面,可以将一些旧建筑、旧园林升级改造过程中淘汰下来的金属、砖材等循环利用,变相降低造价。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可搭建二手材料交易市场,并通过相关平台及时更新信息,不同社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有选择性地购置相关材料。不同社区之间也可以搭建信息共享交流平台,进行社区之间材料的互换,让社区内部原本闲置的材料物品在另一个社区变废为宝。再次,在无法节省的资金方面,除了寻求一部分的政府支持外,可以组织社区居民进行众筹,联系企业寻求赞助,在社区花园营建过程中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达成企业和社区的合作双赢。如上海创智农园,从农园的策划设计到建设、运营和维护,瑞安集团提供主体经费,并保证空间持续地开放共享。
在社区花园建造技术方面,可以通过社区及物业的力量寻求专业团队的帮助。在上海创智农园中,瑞安集团作为支持项目建设的关键角色,以社会公开招募的形式,聘请第三方社会组织四叶草堂负责运营维护工作,作为政府、企业、居民三者间的桥梁。在营造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专业人士和技术工人可以有效指导居民,提高营造效率。此外,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开展公益讲座,讲授相关专业知识,或者由有相关经验的社会人士来分享一些自己的经历,供居民参考学习。不同社区之间也可以相互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如因防疫原因不方便面对面分享,可以借助运行良好的线上平台“云分享”及利用录制的微课、微视频等反复播放学习实践。
社区营造是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的主要方式,基于居民共建视角下的社区建设将为社区发展与城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有研究表明,居民只有在问题关系到自身利益而必须进行认真思考时,才会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疫情暴发期间,居民有了需要共同关注且不得不关注的社区话题——全民防疫抗疫,而疫情期间的封闭管理模式将居民的生活限制在社区小小天地之中,现有环境与管理的弊端与不足逐渐暴露。为此,后疫情时代,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意识到公众参与社区建设的重要性,以“共同抗疫,营造美好生活”为契机激发居民对邻里社区空间营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社区生活实践过程中的殊异协调、社会交往、协作共享,来重写空间的公共性意识和潜力,构建健康、和谐、互促互进、全民参与的社区营造模式。
04 / 结语
PAPER
(为保证阅读质量,文章内容有部分删减 )
研究进展 学习讨论 资讯同步 共创合作
带你进入共创社群
独家咨询 前沿知识早知道!
后台回复 “20220214” 获得pdf全文